close

每件產品皆通過設計師對品質與美感的最高要求成為打造完美空間最重要的基礎,集結各領域頂尖人才的團隊,密切掌握時尚前線動態
提供給客戶群並符合健康、時尚、環保的建材更是首選我們提供客戶品質保證
各種類材料:進口超耐磨、SPC石塑防水耐磨地板、國產海島型、稀有實木地板、專屬訂製地板、專業施工、細心保固

請立即點擊下方圖片了解更多細節吧!

RRR78121HHH15WDGG554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關注袁大夫,科普健康知識,同享健康生活。歡迎收藏+轉發! 醫學知識科普我們是認真的,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動力! ...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嗓子痛點揉照海穴,就會有很好的緩解作用。 ... 因為照海穴在奇經八脈中屬陰蹺,與足少陰腎經交會,為八脈交會要穴之一,有滋腎清熱、通調三焦之功,既補益又清熱。取穴時把兩隻腳心對齊,在內踝下有一個小坑,就是穴位所在。 在按摩這個穴位的時候,要閉口不能說話,感覺到嘴裡有津液出現,一定要咽到肚子裡去。孫思邈在《千金要方》里稱此穴為「漏陰」,就是說這個穴位出了問題,人的腎水減少了,會造成腎陰虧虛,引起虛火上升。 ... 因此,只要我們感到胸口悶得不舒服、嗓子干痛、聲音嘶啞,甚至得了慢性咽炎,都可以按一按這個穴,既有滋腎清熱的功效,還能讓身體的三焦功能順暢起來。 一般來說,點揉3到5分鐘後就會感覺到喉嚨里有津液出現,疼痛也會馬上隨之緩解。閉口不說話,是為了使升發的津液易於滋潤喉嚨,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吞津法。揉按照海穴會激發腎中精氣,引水液上行,滋潤喉嚨,虛火得到腎水的滋潤則下行,嗓子疼痛自然就得到緩解了。 ...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關注袁大夫,科普健康知識,同享健康生活。歡迎收藏+轉發! ...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涉及侵權,請聯繫我們及時刪除。

 

 

內容簡介

  ◎父母給的名字、別人取的外號,讓我很困擾。
  ◎一直還沒遇到對的人,我想我這輩子是不會談戀愛了。
  ◎我常常說話很扯,我知道。還有,沒人給我按讚,我會萬分沮喪……。
  ◎害怕爭執、羞於發怒,我人緣也沒有變很好。

  你可能還害怕一個人吃飯、不斷刷IG看臉書、花很多錢迷戀偶像、
  對自己的長相很介意、沒來由的憂鬱起來、做事拖延、對別人為什麼會喜怒哀樂
  沒感覺(朋友甚至說過我缺乏同理心)……。
    
  作者認為,這些抑鬱情緒、愛做白日夢、乃至沒有欲望、與人群格格不入的問題,
  其實都是一種偏見,而這種偏見常常是別人給的,要不就是你看錯了自己貼上去的。
    
  作者柯晗是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發展認知神經學博士、心理諮詢師,
  小時候被男同學取名為「蝌蚪」,還因為厭惡這個綽號,內心困擾十年之久,
  畢業後她投入心理學研究,創辦了心理社群平臺「友心人」。
  她說,人生的很多苦惱,是因為我們把這些情緒當成了「問題」。

  但那些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偏見、標籤、偽裝,到底誰說了算?
  本書提供29種偏見的心理剖析,帶你看自己、看別人。

  ◎每個人對自己都有些偏見:
  購物追求流行,為了讓自己顯得獨特,結果是顯得從眾;
  同樣的食物,跟朋友一起享用時才覺得比較好吃,但離鄉在外後卻愛一個人做飯;
  去高級餐廳必打卡,其實心裡比較愛吃大排擋、路邊攤,不敢講;
  老想辭掉現在的工作去追求自我,但這般追求了幾次還是找不到自我……
  其實,你需要搶救的不是害怕孤獨、不是那段錯過的青春,
  更不是無法辦到的行事曆,而是對自己的過度幻想。
  我該怎麼掙脫對我自己的誤解?
  人在面對自我時,要是能像面對自己的味覺一樣真實就好了。
         
  ◎與人交往吧。可以看見自己:
  我們對戀愛總設下許多理想條件,像是:
  談戀愛最好不超過一年半、對心儀的異性要保持神祕、要有魅力才值得被愛……
  但就算你是肉食系、草食系、斷食系,千萬不要刻意矯正自己!
  任何系的同學啊,人都需要戀愛,以證明自己的平庸並非無藥可救。
  一段交往,該從哪起頭?養貓、去電影院、追星、別加媽媽臉書……。

  ◎理想與現實之間,我給自己貼上什麼標籤?
  自我介紹一定要說自己個性開朗、合作能力強;但,聚會沒幾分鐘就想回家。
  心理測驗做一千遍也想證明自己外向,但內向的人一定是冷淡又不合群嗎?
  作者說,不論外向還是內向,你隨時會在自己身上發現這兩種特質。
  唯有我們既不粗暴的將外向者等於會做人,也不過分的誇大內向的優勢時,
  才算告別了迷信。
     
  現在是顏值越高越容易成功的時代嗎?內在美不重要嗎?
  其實,長相有助於成功;但長相不等於好看。你得知道「有吸引力」的定義。
        
  捨棄標籤、捨棄偏見,我們如何能真實的看自己?
  那些和社會標準格格不入的內心感覺,心理學家幫你解。

名人推薦

  臨床心理師/劉仲彬
  「偽學術」文化研究專頁創辦人/李長潔
  「Psycho.doc精神科觀察日記」版主/威廉
  女人迷womany、姊妹淘babyou駐站作者/柚子甜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柯晗


  英國蘭卡斯特大學發展認知神經學博士、國家心理諮詢師、知名女性和女權心理學科普作者。
  中國心理社群平臺「友心人」主編和聯合創始人。《中國日報》、《澎湃新聞》、《東方早報》、《城市畫報》等青年知名媒體專欄作者及科學撰稿人。

目錄

推薦序一 她把自己泡進了顯影劑/劉仲彬
推薦序二 我如何是我──柯晗教給我們的事/李長潔
    
第一章    每個人對自己都有些偏見
1.父母給的名字、別人送的外號,很困擾
2.拒絕長大。不想在成人的世界裡腐壞?
3.害怕一個人吃飯
4.我愛的美食很不上檔次
5.平常不進廚房,離鄉後愛上做飯
6.透過購物追求獨特,自我卻更模糊
7.你的房間,是你的心靈真相
8.該搶救的不是拖延症,而是截止日期
9.憂鬱不是想開點就解決了
10.我常常說話很扯,我知道
11.逃離目前的人生,青春能補考幾回

第二章  與人交往吧。可以看見自己
1.承受生命的離去。只為了告別孤獨
2.無法斷捨離。那是我存活的印記
3.沒人按讚,萬分沮喪嗎?
4.追星。證明過去的孤獨和勇氣
5.愛情的折磨?好好享受吧
6.草食系、斷食系。正不正常?
7.愛情不是精確匹配
8.愛無法公平
9.去電影院吧。即便觀賞時請勿交談

第三章 理想與現實之間,我給自己貼上什麼標籤?
1.聚會沒多久就想回家嗎?
2.生活坎坷未必能使內心強大
3.你按讚分享時,是否曾希望能販賣自我?
4.害怕爭執、羞於發怒,是你不敢正視情緒
5.我算年輕嗎?
6.加媽媽臉書……社交邊界崩壞
7.想像他人眼光而明白「我到底想要什麼」
8.長相有助於成功,但長相不等於好看
9.你可以不讓性別決定你的選擇

結語 捨棄標籤,我該如何看自己?
各界讚譽


 
 



捨棄標籤,我該如何看自己?

    
  7、8年前,一位友人寄給我一本在日韓國女作家柳美里的散文集,名叫《私語辭典》。那本書很薄,包含幾十篇字數在1,000至1,500字的短文。每篇都以一件物體或一件事為主題,講述關於她自己的人生故事。

  那是我第一次看「私寫作」。她不像我們接觸的許多充滿青春氣息的私寫作那樣,帶有揮之不去的自我辯解或美化的嫌疑,而是在描述自己的過程中,她冷淡得驚人。

  《私語辭典》是她用冷淡的口吻寫一系列日常事物,其中展開的故事卻常叫人猝不及防。比如寫印度紗這種布料,她寫的是小學時穿著印度紗的裙子在補習時被騷擾;寫胸部,則寫體檢時被公開取笑胸部發育缺陷;寫新年便當,在離婚的父母家分別過新年,太晚去父親家,發現新年便當裡的鮭魚卵早已腐壞,父親卻固執的攪一攪吃了下去……這些故事都沒有結論,當然也沒有任何目的,不做昇華,也不做氣氛烘托。

  現在想想,這種冷淡的筆法也可能是一種傲慢。而當時,它向我提示了一件珍貴的真相。那就是人和寫作的相處方式原來還可以像這樣透過寫,毫不辯解的、極度的坦白自己。

  我翻來覆去的讀了很多遍《私語辭典》,那之後不久得到一個寫專欄的機會,便把《私語辭典》的字典形式用在當時的專欄裡。我那時剛工作5、6年,有許多關於自身和世界的意見與困惑,也開始有了不能透過買買買、遊玩和與朋友傾談排解的憂鬱,於是每期以一個困惑或令人憂鬱的症狀為題寫作,試圖借用理性排解困惑。

  這個專欄裡的文章,就是現在這本書的雛形。後來幾經周折,終於得到合適的出版機會。我自己也因為人生軌跡變化,成為一個研究者,了解更多來自理性世界的資訊,於是重新編寫了其中的內容,出版這本書。

  現在看起來,這種主題加上心理學研究知識的行文,可能會被歸類為科普書,但我自己並不這麼看它。儘管引用了一些心理學知識來討論每個症狀,但這些研究、資訊,並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再回到柳美里的寫作上。《私語辭典》之後,我又陸續買了她比較知名的私小說(按:是二十世紀日本文學的一種特有體裁,有別於純正的本格小說。私小說的特點為取材於作者自身經驗,採取自我暴露的敘述法。自暴支配者的卑賤的心理景象,是一種寫實主義的風格,成為日本近代文學的主流)系列:《命》、《生》、《魂》、《聲》。

  整個系列講述了她在三十來歲時的人生,包含選擇做單親媽媽,在前男友、編劇家東由多加的陪伴下生下孩子,到後來身患癌症的東由多加死亡,獨自撫養孩子的辛苦……生活看起來狼狽不堪,卻又不可置疑的繼續著。這樣一套看起來充滿「負能量」的書,卻深深慰藉和療癒了當時被與日俱增的疑惑與焦慮折磨的我。

  讀完這套書後的5、6年,我經歷了跳槽升職,從編輯行業轉行到展覽和心理諮詢,再重回學術界走上研究之路,同時從事科普和寫作等一系列人生變化。現在描述起來,似乎變得迅猛,但對我自己來說,卻是個探尋自我療癒最佳且自然發生的過程。而這個過程中,無論諮詢技術、藝術、工作流程或科學,都只是一個幫助探討和梳理困惑的工具。

  如今,人們已經能熟稔的談起心理學的一些經典概念,也養成透過閱讀流行心理學類文章,作為自我療癒的手段(或許也會把這本書作為其中一種買回家)。但其中卻存在一股極端錯誤的趨勢。

  在營運科普公眾號的過程中,我發現作為大量涉獵偏見和標籤研究、力圖提醒人們其弊端的心理學,在大眾流行領域中,實際上是被當作「標籤學」對待──人們從大量知識、假說、敘述中給自己和他人尋找標籤,為自己在世界中找到一個群體,藉此為自己的行為倒推理由、辯解。這就是許多人使用流行心理學,甚至科學的方式。

  閱讀是為了尋找理由,轉發(分享貼文)是為了聲明態度和與他人區分,以至於科普文章不冠上張牙舞爪、充滿刻板印象和智商優越感的標題,就無法令人閱讀。而科學真正的思辨、懷疑和開放精神,卻沒有人關心。可見這個現狀多麼諷刺。

  真正作為科學的心理學,並不能直接用於指導個體的人生。更重要的是,一切關心人的思想,其真正內核精神,是學習如何坦白、暴露、直接的看自己。無論諮詢技術、心理學名詞和概念、統計資料還是研究結論,如果不在正視自己的前提下使用,就會像蒙眼走路,隨心情和需要依附於不同的理論、說法和資料,最終只能漸漸走進迷茫深處。

  無論在一些有限情境下有效的諮詢技術、還是在嚴格控制實驗環境下得到的觀察結果,或是由目前存在限制的統計方法得出的結果,它們都只是工具,是一支手杖,而不是道路本身。

  真正的療癒之路,大概就是像柳美里那樣,即使可笑、混亂、荒唐、犯下無數錯誤,感到人生不可挽回也要毫不畏懼,甚至幾乎是恬不知恥的堅持面對自己。

  寫這篇文章前,我找到柳美里的部落格。她像正經八百的作家那樣,每篇文章都寫得很長。她寫著自己現在有一家三口,當時未婚生下的私生子已經16歲了。一家三口中的第3人是同居男友,比她小15歲,她在文章中有時稱他為「珍念」,有時稱「時雨」,還養了一隻叫「由紀夫」的貓,看來一切都過去了。像她那樣活的話,不依靠心理學或其他方式也完全沒問題。

  所以,對我來說最好的是,讀完這本書後,你發覺自己不需要這本書。

推薦序

她把自己泡進了顯影劑

臨床心理師/劉仲彬


  女郎在陳列架旁躊躇了一段時間,暗自盤算,最後心一橫,連同倉庫的存貨一併清空。結帳時老闆一臉狐疑,心想:「這些瓶瓶罐罐要是化妝水也就罷了,但裡頭可是顯影劑啊!分量足夠放滿一整個浴缸,堆在暗房角落三年也用不完。」然而,在底片式微的世代,只要有人肯幫他出清存貨,對方就算拿去泡澡他也不在意。

  女郎回到家,走進浴室,依序把硼砂、米吐爾、亞硫酸鈉,以及對苯二酚倒進浴缸,轉開水龍頭,水溫恆定在攝氏20度,以上是底片顯影的基本條件。接著慢條斯理的攪拌一整缸顯影劑,等水位到八分滿時,她關上燈、深呼吸,然後把自己泡進了顯影劑。

  於是,她的肌理變得透明,經脈延伸成故事,腦迴勾勒出見識,在藥粉的作用下,她的人生無所遁形。若從天花板俯瞰,我們看到的不是一具發出藍光的肉身,而是一則故事與見識交織的文本。女郎用這樣的方式,讓大家看見自己、看見人生裡的疑難雜症。

  這是一本浸過顯影劑而還原的科普書,顯影的是心理學,還原的是作者本身。全書收錄二十多則心理剖析,悉數由作者的人生經驗開場,筆觸輕盈,宛如閨蜜間的私談,主題從自我認同、人際關係,再到面向世界,視野層層擴展。而科學基礎也沒缺席,段落間仍酌量穿插了心理學知識,為論述埋下地基,倘若真有「散文科普」此類文體,本書當仁不讓。

  敘事的起點,就從作者的本名遭受訕笑開始。

  柯晗成了「蝌蚪」,這段算不上友善的童年回憶,讓「刻板印象」浮出水面,單靠姓名,我們便能從中臆測一個人的性別、外貌,甚至性格。可惜這些臆測的慣性,多數源自於大腦的惰性,於是姓名不只拿來辨識身分,也可能成為刻板印象的養分,一旦我們習以為常,偏見的滋長便能理直氣壯。

  議題繼而延伸至人際關係,〈沒人按讚,萬分沮喪嗎?〉肯定是這本書按讚數最多的一篇,講的是人類如何被社群媒體牽著鼻子走,無論是自戀情結的文獻援引,或是推特的外掛程式(死後幫人繼續發文)科普,都令人拍案叫絕。原意在拓展人際的社群媒體,卻讓我們變得只愛自己,人類自此成為社群媒體的隨從。一如作者所言:「高度自戀者並不會愛上他人,他們只會愛上自己的影子。而他們的影子,就是臉書的粉絲數和按讚數。」

  末節再從人際聯結到周邊的世界。作者某次閒逛藝廊時,發現描摹苦難的畫家,居然是含金湯匙出世的富家女,因為苦難始終在生活的背面,於是她只好將想像的苦難翻印到畫布上。有人以為痛苦能為人生帶來勳章,因而崇拜痛苦,殊不知有些罹患創傷後壓力症的患者,只想忘掉令他們痛苦的經歷,因為「苦難並不一定會使人堅強」。

  柯晗筆下的情節看似諷刺,但更諷刺的是,這才是真實的人生。在那一整缸的顯影劑裡,我們見自己、見眾人、見天地,但最終都逃不過一個叩問──我們是否願意接受人生真實的樣子?

  它不完美,但也不一定是個問題。於是關於人生的皺褶,不用急著熨貼,而是先靜下心來,看清楚它的層次,終會發現,一切其來有自。

  (本文作者也是《人生障礙俱樂部》作者、「臨床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粉專主編。)

我如何是我──柯晗教給我們的事

「偽學術」文化研究專頁創辦人/李長潔


  在學校某一次上傳播理論的期末報告發表上,好幾組學生團隊以「社群媒體上的心理測驗遊戲」、「網際網路上星座資訊的接收與自我實現」等論題來發揮,試圖了解大眾在社群媒體上,做心理測驗,以及查看星座資訊的行為與態度,最後得到的結論是:「我們越來越渴望知道自己是誰,尤其在每天依賴著手機過活的社群時代。」

  手機成為一面鏡子,我們不斷的映照,透過自我表達,以及接觸各種關於自我的資料與知識,檢視著「我如何是我」──我該怎麼做?該如何行動?該成為何種人?

  這個亙古難解的問題,正在柯晗的文字中蠢蠢欲動。《看自己》無疑是一種自我書寫,作者寫她自己,也寫讀者所關照的自己。她以扎實的心理學知識與柔軟的人生經驗,含蓄且細膩的訴說著我們(現代人)的故事。

  這些看來瑣碎的私人小事,像極了日本編劇家‎坂元裕二的日劇《四重奏》裡,那種用平淡的口吻來專注於生活細節的表述,像是炸雞要不要加檸檬汁、或是無可救藥的拖延症。透過深邃幽微的日常反思,層層擦拭著自我之鏡。

  柯晗所描繪的人,是一種與現代性緊緊相隨的主體。英國社會學家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解析了現代心理學對現代人的意義。他認為,全球化的力量促成對傳統束縛的揮別,並強化個體的自我反思,此個體趨勢展現於當代大眾在精神科學的實踐上,特別是以大眾心理學為基礎的「持續的自我觀察與調整」。

  我對於精神科學的專業知識並不熟稔,不過,從這本書的主題來看,「現代症」與「自我剖析」,正隱隱的與紀登斯的社會學展開對話。現代人主體在精神科學理性診斷的「精神健康」標準下,總被認為是一種「病症」,這裡講的精神健康深具歷史與文化的概念,其涉及一個社會如何對人的存在做定義。

  紀登斯認為自我認同是個體的反思過程,普遍處於焦慮的精神狀態,即人在自由境況中的進退兩難(ambiguity)。而柯晗幽默的以「病症」自嘲,並用一種兼容診斷與療癒的書寫,提供一個機會,讓我們輕鬆卻又認真面對進退兩難的自己。

  在我看來,柯晗的自我書寫具有一種「自覺」的社會學意義。後榮格學派精神分析師安德魯.沙繆斯(Andrew Samuels),在《診療椅上的政治:如何成為更有自覺的公民》(Politics on the Couch: Citizenship and the Internal Life)裡描繪著一種「自覺的公民」,當我們面臨現代社會生活的種種矛盾、弔詭,便會發覺心靈也是一種政治。

  小至社交網站上的自我揭露,大到對重大災難的心理調適,我們不應該理想化自己、或詆毀自己,如果我們想要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應從接納自己的破裂狀態開始。就像柯晗在本書的結語中寫著:「真正的療癒之路,大概就是像在日韓國女作家柳美里那樣,即使可笑、混亂、荒唐、犯下無數錯誤,感到人生不可挽回也要毫不畏懼,甚至幾乎是恬不知恥的堅持面對自己。」可見柯晗的自我書寫正具有「自覺修身」的啟發。

  (本文作者也是淡江大學未來學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世新大學創新傳播與數據智慧實驗室執行長。)
 

詳細資料

  • ISBN:9789579164726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272頁 / 14.8 x 21 x 1.4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內容連載

沒人按讚,萬分沮喪嗎?
 
自戀。一般說到這個話題,人們不是太過熱衷於對它劃清界限,表明自己客觀高雅的立場,就是太過熱衷於為它脫罪。
 
我最喜歡的日本作家角田光代,在她的小說《三月的邀請函》曾描述少年和成年的差異,她的大意是:年少時彷彿在遠處一直有一臺攝影機,拍攝著自己與自己的夥伴,咔咔咔的不停轉動播放著以自己與周圍的人為主角的電影。而長大,則是有一天你終於發現那臺攝影機不知何時不見了。
 
角田光代就是這樣的作家,常常寫出一些絕妙精確的比喻,且從不自鳴得意,態度總是誠懇、平淡,似乎經過她這一描述,由青少年到成年這段暗潮洶湧的時期,也變得溫和且有希望。
 
然而,隨著社交媒體越來越發達,這臺攝影機似乎再也不可能消失了。
 
自從社交媒體興起以來,無數大小網站和應用App在其浪潮中沉浮反覆運作。曾有一款一時流行的社交App,我和朋友都短時間的用了一陣子,而現在它早已不復當年盛況,它叫「PATH」(按:於2010年問世,類似臉書的社交軟體,強調私密空間,僅限於150位好友可以看到自己的發文。在2015年被韓國App Kakao收購,但因經營狀況未見起色,已於2018年10月下架,並正式終止服務)。
 
在朋友圈出現、其他社交應用軟體摸索出如何在手機上展示個人軌跡之前,PATH就以其設計一時吸引了大量用戶。簡單來說,PATH就是把你自己與朋友在什麼時間做什麼、聽什麼、看到了什麼、跟誰在一起的各種事件,串成一條完整的時間軸,稱之為你的「個人軌跡」。
 
其中細到包括幾時睡覺、幾時醒來,還自動配上像詩一樣的系統語言。比如你在PATH輸入自己在半夜12點多依然醒著,發出來的頁面會顯示:現在是凌晨12點20分,某某在某地,夜不能寐,小陣雨,氣溫27度。
 
難道這不就是為自己架了一臺24小時不停攝影的攝影機,還能不停倒帶播放嗎?
 
PATH之後,以各種方式在不同的事情上打卡、留下軌跡的社交App不斷出現,起床睡覺、吃飯運動,其他的心情表達、社交、自我觀摩的需要,最終含糊的容納在微信朋友圈裡。
 

 

 

UUTT77EEEE5515TYDWS

 

 

 

文章來源取自於:

 

 

每日頭條 https://kknews.cc/health/v5x5ze4.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811167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台中簡單俐落浴室防滑地板桃園威尼斯原橡耐酸鹼地板苗栗國產防蟲蛀地板
桃園矽利康受潮怎麼辦 新竹北歐白橡耐酸鹼地板 新竹萊茵淺橡紋無重金屬地板新竹戶外地板變形怎麼辦 桃園人造白橡超耐磨木地板 桃園哥倫比亞深橡魚骨型地板新竹東區木地板翻新 苗栗閣樓防滑地板 桃園千禧橡木耐酸鹼地板桃園地板掉漆處理 苗栗混泥土舞蹈教室地板 苗栗洗白栗木不導電地板桃園地板變色怎麼辦 新竹土倫深橡防塵地板 台中比利時卡扣廚房地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xqtj8jldxz 的頭像
    xqtj8jldxz

    xqtj8jldxz的部落格

    xqtj8jldxz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